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韩语教研室 闫钰卓
【摘 要】“三导制”育人管理模式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种新途径。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在韩语专业导师的探索实践中,引发对实施“三导制”育人模式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示范院校 专业导师 学生管理 三导制 育人模式
一、问题与对策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职业院校要具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方式,要将三种方式统一于教育工作之中。但在以往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由于机制等因素,教师通常只注重教学和科研,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不大关心学生的教育管理。而韩语专业的任课教师由朝鲜族教师、非朝鲜族教师、韩籍外教组成,任课教师的多元化结构,加之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使师生沟通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因而,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思想观点、就业状况等方面把握不够。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由于专业上的差异与工作性质的不同,只强调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不了解学生所学韩语专业的课程特性、内容、学习方法等,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与教学联系不紧密,很难形成教育与管理的合力,与全员育人的目标相距甚远。
“三导制”育人模式就是高职院校育人方式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是适应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途径、新办法。可以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计良药。
二、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韩语专业导师班通过新生问卷调查、师生交流会、新老生交流会、企业专业讲座、朗读比赛、留学说明会、学习成果展示会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地推进了“三导制”育人模式,使学生初步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全面提高了专业技能与素质。
1、调查摸底,互动交流,使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
通过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情况、学习情况、择校及专业报考意向,从而初步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共性,为日后的因材施教奠定基础。特别是了解第一志愿报考和调剂到本专业的人数情况,完成学生对专业接受的心理转变,从而有针对地引导学生接受专业、热爱专业。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新生能够无障碍地和专业教师沟通。
针对问卷调查情况,组织召开两场师生交流会。第一场,由韩语专业导师为新生做专题讲座。从专业前景、专业定位与设置、毕业生去向等多个方面,对应用韩语专业的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第二场,由学生辅导员为新生分享学习韩语的经历与心得。通过朝鲜族同学对母语的学习与运用,以及非朝族、有零起点学习经历的同学对韩语学习的体会和赴韩留学经历,使学生对韩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看到了前景与希望。
新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与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并会在无形中以自己所认识的高年级学生为榜样。因此,优秀的老生对新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为了给新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组织了新老生交流会,邀请在新生心目中认可度高的同学进行经验交流,着重从韩语学习、韩语能力考试、韩语专业活动和旅行社、韩企实践等方面进行介绍,传授经验。通过与高年级学生的对比,新生会发现目前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高对专业的认知,以及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各种专业实践的积极性。
通过新生问卷调查、师生交流会、新老生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了教学双方的交流,拉近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克服传统教育中人为地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的矛盾,实现教书与育人双重职责的有机统一,发挥了专业导师在“三导制”育人模式中应有作用,使“三导制”育人模式取得了实效。
2、搭建平台,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与发展。
新生零起点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必须引导学生大胆开口去说去练。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与他人对比并取长补短的机会与平台。在新生入学两个月后,能够学完所有的韩语发音,这时举行朗读比赛,可以说这是一次锻炼和检验,学生很快感受到一种能够无障碍朗读的成就感。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建立自信心与恒心,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朗读比赛,专业教师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个人特点,有效地推进“三导制”教育,因材施教,使个体有潜能特长,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更多的帮助。
朗读比赛弥补了传统教学计划的不足,推进了 “三导制”育人模式的落实,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专业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超前提出具体建议,督促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好各类选修课程,拓展知识面,发展个性和特长,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和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条件。
3、交流体会,展示成果,使学生对未来充满向往。
通过邀请在韩企工作的韩语专业毕业生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韩语在企业的需求与应用情况,从而引发学生依据自身对未来进行思考,树立理想,明确发展方向。
通过韩国留学说明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毕业班实习离校前夕,召集韩语专业所有在校生对留学前景、就业概况、韩国相关院校、专业设置及留学费用等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专业、学业、事业进行全方位的思索与规划,从而让学生在求学、留学、求职、就业的路上走得更远。
在学期末,举办应用韩语专业学习成果展示会,展示会由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指导,由所有应用韩语专业的在校生共同策划并参与完成。包括韩语话剧、韩语歌舞、韩语知识竞赛、韩语辩论、韩语演讲、韩语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充分展示学习成果,达到学习、应用、交流、提升的目的。
三、思考与建议
专业导师在践行“三导制”育人模式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专业导师方面来说,在推行“三导制”育人模式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应引起思考和解决。
1、受导的学生多,专业导师投入的时间有限。
专业导师工作只是一项兼职工作,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居多,能投入时间有限,分院规定每位导师每周至少指导所带学生两课时,这显然是不够的,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每届需要指导的学生也将增多,这将影响导师指导的效果和力度。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专业导师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制定具有规律性的指导方案及计划,力求能让所带的上届学生对下届学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2、“三导制”育人模式需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
专业导师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光靠一个部门很难奏效,所以职业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真正重视,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推进“三导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除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外,肯定专业导师的工作业绩,对专业导师工作给予适当数额的专项补贴,这就要求学院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的同时,还应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
3、对专业导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尚不够健全。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推进“三导制”育人模式,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完善导师评价机制,提高专业导师工作质量,做好专业导师的本职工作,从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学生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上、个人就业上有明确的定位和提升,让学生更好发展,更快成长。
总之,专业导师要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不断提高“导”的水平,同时遵循个性化、亲情化、渐进化、实效性原则。“三导制”的实行,让更多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全面关爱,对自身的发展和前途有了深层次的思考,较早地从一种迷茫和困惑中解脱出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三导制”的实行,把学管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面实施“三导制”育人模式,特别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尚需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从机制上进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