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语言自然学习法”创新与实践之二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学生自己研究并使用着的一些小窍门
多年来,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学生自发创造出上千个实践“语言自然学习法”小窍门,比如,生活标记法,把单词或句子贴在生活中的物品上,经常见到;融词入境法,将单词或句子放在特定的句子或语言环境中,印象就会深刻,不易淡忘;触物生词法,看到身边的物品,马上问自己,用英语怎么说,如,扫地时用到的“簸箕”,我们就可以问自己,英语怎么说;词汇扩展法,说出“妈妈”这个单词的时候,要把“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等单词都想出来,然后熟记;对比联想法,把新学的词和以前熟知的词对比,使其产生联系,如:evil(邪恶的)联想到live(居住)——把生活颠倒的人是“邪恶的”;互动分享法,当学到一个很实用很有趣的单词,你要告诉你身边的朋友或姐妹,不知不觉你就加深了印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追踪模仿法,像小孩学说话一样,第一步听,反复听生词、句子、短语的发音和语音、语调,听的时候闭上双眼,像盲人一样用心倾听,第二步反复模仿原音,并录下自己的声音同原音进行对照,然后再听再模仿,第三步,带着“精雕细刻已学会的句子”的心里做“反复说”的练习,第四步,随心所遇,自然运用,脱口而出。
是“教”还是“练”——到“立体化时空课堂”去看看
在“语言自然学习法”实施体系中,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成为“灵魂”。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特别强调的一句话是:外语听说能力不是“教”出来而是“练”出来、熏陶出来的!
外译的教师,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各岗位的精英,外译称之为“专家型职业人”,这些教师上课均按学院统一要求:“以教材为蓝本,讲课中注入本人的经历和经验,让教案丰富为讲义,最后让讲义发展为自编教材”去讲课。实现了以教材为蓝本,以自编讲义或真实案例为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的实践教学保障。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教师上课,非常注重为学生营造和变换学习的“场景”,校园、商场、超市、酒店、车站甚至公交车上,到处是他们的课堂,让学生时时置身于不同的“时空”,使整个课堂充满动感。
先来认识一位“不走寻常路”的老太太
孙建中提出“语言自然学习法”之后,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只要说起实践,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教改副院长张改琴教授——一位精神矍铄、治学严谨而又风趣幽默、“不走寻常路”的老太太。张教授被公认为外译第一个坚定的“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忠实实践者,也是外译地地道道的“专家型职业人”,来外译之前,她做过教师,后来曾担任燕山集团驻巴西总裁,精通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及英语等多国语言。
张教授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她经常饶有兴致地给学生们讲述她的“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我上学那会儿,根本没教材,老师上课,就拿一沓稿纸,要讲的内容全在那上头,很多内容都是老师工作的经历,有时候连稿纸都没有,要讲的内容全装在老师的脑子里,没有语法课,上课就是一个劲地让听,说,听不明白就猜,说不对就反复练,反正就是不能用汉语。几年下来,真是神了,不知不觉地,我们都能很自然地像说母语一样用西班牙语自如交流了。
正是这段“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给了张改琴教授终身受益的财富,她把自己大学老师的这种教法带到了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她来外译的第一堂课就是全外语授课,起初同学们都听不懂,感觉备受煎熬,顶多能猜出几个单词。一周后,就大致能听懂了,一个月下来,全听明白了。她带的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都是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他们的口语水平决不逊色本科生,甚至有的学生远远超过了本科生。
可以这样理解,孙建中的“语言自然学习法”让张改琴教授的教学实践找到了理论依据,而张教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效果,恰恰为孙建中提出的“语言自然学习法”提供了实践上的强大支撑,两者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下面,就让我们随意走进几个课堂,去看看。
“第一节课我只猜出了一个西语单词”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全外语授课,让学生在外语环境中感受所学语言。外语对于初学者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教师用外语讲述着周围的一切,从教室的桌子、椅子,老师、同学,到校园的宿舍、食堂;从新鲜的大学生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从国内传统文化到国外的风土人情……一件件放慢速度说给学生听。学生由完全听不懂,到模糊的猜测,再到确信某个单词的意思。学习的成就感一点点积累起来,对外语的感觉也逐渐在积累在沉淀。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西班牙语系的毕业生许欣对大学的第一节课仍然记忆犹新,“张改琴教授用西班牙语滔滔不绝地讲,我就看着张老师的嘴专心地听,一节课下来我只猜出了一个西语词‘桌子’,但还是很有成就感,记忆很牢。”
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语言不仅能说、能听,还能看、能摸、能闻
“语言自然学习法”把建立对语言的“妙恋”作为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对一种语言的喜爱没法由教师强加到他们的身上,教师也不可能通过讲解枯燥的语法和生硬的单词、句型让学生对一门外语产生热爱之情。怎么办呢?
在这个问题上,来自于不同母语国家的外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韩语外教吕尹九老师在课上不仅注重讲课时清晰的发音,而且注重声音的大小、说话的速度,相配合的肢体语言、神情等。他的板书也特别强化了视觉效果:有画、有图标、有趣的符号等,同时,他还使用多种道具,如,配合教学内容的实物、韩服、来自韩国的文化代表物及韩国的特色食品等。零起点的学生对韩语一无所知,不知道教师说的什么意思,但他们都在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感受这种语言,让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为嘴巴忠实地做着永不停歇地采摘性储存,准备让嘴巴的表达成裂变式爆发。
根据授课内容,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每位语言教师每堂课都会准备出不低于10个的新句子让学生练习并且学会使用,学生都会在交流实践中积极练习、掌握和运用这10个句子。
说累了,就演会儿
在外译“视、听、说”课上,“跟说”外语原声影视剧和播放国际著名政治家答记者问都是重要的授课内容。“跟说”课上,教师先播放一段原版外文影视剧,然后将其中的一些新词句教给学生,再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几个角色,用新学会的句子绘声绘色地把那些场景演绎出来;或者让学生回忆台词,或者以话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由台下的学生来纠错,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没想到身体也能做“教材”
有一节口语课,教阿拉伯语的王老师什么书都没有拿,同学们不知道她要干什么。这时,王老师说话了:我就是这节口语课的题目——我站在这儿,全身上下就有上千个单词,上百个句子,我就是一个单词库、句子库:外表、性格、衣着、生活习性、上课方式等等。
这种新奇活跃的方式立刻激起了同学们的发言热情,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尽可能地表达想表达的东西,王老师不断通过自己的身体往外引新词和新句子,教给学生。一节课下来,在饶有兴致的气氛中,每位同学都掌握了大量原来不常关注却又“离自己最近”的句子,还学会了怎么用阿拉伯语为一个人“开脸儿”,学会了怎么用阿拉伯语来表述人体的七大系统,都有什么作用等。同学们说“没想到身体也能做‘教材’”。
她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整理成了一堂课
俄语外教达尼娅有这样一节语言课:她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制成幻灯片放给同学们看。看完第一遍,她用放慢了速度的纯正俄语反复地把在幻灯片中出现的新词句教给学生,当学生们学会了新的词句后,她就开始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凭个人理解复述幻灯片中的故事。随后,达尼娅又放了一遍,让同学们在倾听中去发现达尼娅人生经历背后隐藏的道理。最后,达尼娅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俄语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自己所做过的最难忘的事情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同学们情绪高昂,兴趣盎然,由对达尼娅人生经历的兴趣,转移到对描述她经历的词句的兴趣,各取所需,一堂课下来,掌握了很多如何用俄语自我介绍和描述一个人人生经历的新句子。
俄语课就这么不讲理
语言自然学习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父母的角色,将施教的语言作为“母语”来教,自然地教,自然地讲,把学生当作咿呀学语的幼儿,让学生体验“听”外语,体验“说”外语的乐趣。
俄语教师吕曼忆,第一节课就给每位学生起了一个俄文名字,从第三节课开始,就要求学生和她见面必须说俄语,否则,就“不理”他们。她还按一定的主题归类,列出几个句子或一段对话,让学生天天去说,并鼓励学生要将学会的句子活学活用,不要怕说错,不要怕用错,她说:说错不是错,不说才是错。她的学生对“не надо задавать вопрос,русские так говорят”(不要问为什么,俄罗斯人就是那么说)这句话都很熟悉。吕老师告诉学生,不要问为什么,俄罗斯人就是那么说,这就是口语。
亮相亮剑,在这里,语言也有“值日生”
外译的教师们在各语种语言课上,设立了“语言值日生”。也就是说,每一天,每一节课,都会有“值日生”站到大家面前,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一段话、一件事儿、一则新闻或一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这个值日生讲的“段子”,旨在增加“新句子”。接下来,外语教师就“值日生”所说的内容进行翻译,多次重复领读后,开始让同学们学着练,教师则变成指点纠正学生言语错误的角色。这个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很快,原来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学生,居然能积极主动地到讲台上给大家表演了。
看看语言类文科院校怎么搞“车间式实境教学”
在外译,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课堂:各语种情景实训室、广阔的校园甚至校外的某个场景,只要有用,他们就拿过来用。他们把这称为文科院校的“车间式实境课堂”,“车间式实境课堂”由三种形式的课堂组成,即:1.知识体系传授课堂,2.原理模拟与展示课堂,3.工学结合实际操作课堂,“知识体系传授课堂”主要是分场景积累大量外语词句,课上课下,每天十句、二十句甚至更多;“原理模拟与展示课堂”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语法规则和句式以及时态规则无声地渗透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和体会。使课堂成为没有“语法”的“语法课”,以“讲语法而不言语法”的办法,教给学生语法使用的规律,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应用,而非“死记硬背”语法和句式。换句话说,只是告诉学生怎么说更准确、更清楚、更精彩就行了;“工学结合实际操作课堂”就是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全方位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解决实际交流问题、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走,到‘国际村’去上课”。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自建院以来,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大型语言情境实训基地。这个基地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英语、日语、韩语和阿拉伯语等14个语种语言情境练习室。各个情境室根据不同国家文化的特点设置具有民族典型风格的各种场景:有生活场景,如法国的家居环境;有商业场景,如日本的商业小街;有休闲娱乐场景,如俄国的木屋酒吧等等,在这些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让学生进行餐厅接待、家庭会客、物品买卖、商务谈判、同传演练等仿真训练,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到真实的场景中运用出来。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各国不同的文化氛围、礼仪、民族习惯。
“走,到‘国际村’去上课”,这句话几乎成了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同学们的口头禅。
一个“旅行”着的课堂。这是一堂主题为“旅游”的课,西班牙语系外教Nacho先把有关旅游的常用语、目的地导游词等用西班牙语教给学生,随后便带领两个班的同学们在校园里以场景假设的形式让同学们自由结组演绎导游及游客。暮春时节,杨柳依依,风和日丽,同学们用跟老师学的西班牙语将学校内的楼宇分别设置为不同的旅游景点,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演示各种突发状况。Nacho还用西班牙语教给同学们很多有关导游工作的要领及各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随时教给学生临时出现的新词句及更好的表达方法。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非常自然地进入一个“外语世界”,开始迫不及待的学着“说”。
她把超市办成了“意大利语课堂”。意大利语外教罗兰,毕业于意大利Macerate大学语言文化专业。罗兰总会在课堂内外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个学习意大利语的氛围。她就像朋友一样,随时随地帮助自己的学生练习口语,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们一起谈话、聊天。有节课,主题是学习有关“购物”的常用句子,罗兰把课堂模拟成超市,让大家说出在超市会出现哪些常用的词句,然后用意大利语把这些词句教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模拟购物的场景下反复使用、在购物中交流使用,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大量有关“购物”的常用词句。
随后,她就带着同学们去了超市,让同学们把她和她选定的几个学生当作意大利来的游客,不会讲汉语,分组为她们做现场翻译。每拿起一样商品,就让同学们介绍这个商品的价格、用途、使用方法等。遇到新词、新句子,罗兰再一遍遍教他们怎么说,直到会说、说好为止。学生们说:超市里的课堂真“生活”!
一些案例和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商务英语系王老师每节课都为学生选编工作案例:机场接机、与外商共进晚餐、会前通知、电梯内短暂交谈等许多不同的语言交流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表达,并一次次修饰和润色自己的表达,而教师此时就由“教授者”变成了“指导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逐渐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
一门“雕刻语言”的课程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语音课由学院各语种的“正音师”教授。学生在经历了脱口而出,让“嘴巴”的表达成“裂变式爆发”后,教学活动就进入了下一环节:正音,让学生润色自己的语言,让外语运用达到“艺术化”的境界,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教给正确使用发音器官、把握语调和节奏。教师们通常是让学生站立起来,大声练习;学生们先听,再模仿,最后“雕刻”每一个字母的发音。学生们把语音课称为一门“雕刻语言的课程”。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金海路1001号 邮编:264670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