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计
——以《外事英语》为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摘要:基于外事接待工作流程顺序对《外事英语》课程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设计。课程宏观设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基本思路;中观设计解决课程内容的序化问题,并确定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微观设计确立工作情境获取、工作任务和综合项目实施、工作评估的“三阶段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微观有效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工作过程;英语专业;外事英语
根据目前高职外语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业务脱节,以及现有专业外语课程缺乏岗位适应性的弊端,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语课程开发与设计已成为广泛共识。有别于工作任务具体明晰、工作流程完整的高职工科专业,商务英语、外事英语等这类比较抽象和宽泛的语言课程,如何使课程的宏观、中观、微观设计真正切合实际的工作过程,目前尚未形成较清晰的认识。本文以《外事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英语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行动体系为基础,通过行动来学习,强调获取过程性知识,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这种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与学习者获得相应职业能力之问的桥梁。因此,其设计必然对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各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顺序为参照系,设计课程模块和内容。
以《外事英语》为例,经过调研,明确该课程应面向一线外事接待岗位。外事人才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分为外交人员、外事管理人员、外事接待人才等不同层次,外事接待因其工作的基础性,社会需求量是最大的,因此,该课程培养学习者未来从事日常外事接待工作所需的“外事英语语言能力、外事文化礼仪/政策法规知识、外事操作规范与技能”。在明确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立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为:以外事接待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序化的参照系,按照外事接待工作流程的顺序设计课程。
二、课程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设计
(一)课程宏观设计
课程宏观设计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基本思路。在时间安排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三学期的外事英语1和第四学期的外事英语2。外事英语1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以项目形式的模拟操练为主,穿插中外文化知识传授,学生以“接待方”角色模拟外事接待从迎接到欢送的前、中、后完整的工作过程,这是显性知识积累阶段;外事英语2在与学校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进入职场,经过企业、行业员工在真实环境中的现场教学和培训后进行顶岗作。工作结束后,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反馈给专任教师,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教、学、企三方进行课程总结,这是隐性实践知识及技能获取和构建阶段。两个阶段有机衔接,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方式,全面培养外事接待所需的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
(二)课程中观设计
课程中观设计主要解决课程内容的序化问题,并确定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确定外事接待职业活动的典型工作过程,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接待方”的角色加以搜集、整理和整合,导出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建立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融入适当的中外文化知识,最后转化为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外事接待的典型工作过程是:迎接。行程安排一餐饮宴会一参观_会议谈判一休闲活动一欢送。以此为主线,设计若干与外事接待环节相对应并前后连接的教学项目。教师分解岗位工作环节,设定“接待全程”、“正式活动”和“背景知识”三大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下安排对应的具体工作(学习)项目,见表l。
课程设计中的每个项目本身由多个任务组成,这些任务的有序链接.构成一个小的完整的工作流程,以“迎接外宾”为例,其工作流程是:信息收集一机场接机一人住酒店一礼节会见。“迎接外宾”项目应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能用英语与首次见面的外宾有效交流;能根据外宾要求安排好机场接机、熟悉酒店入住各细节、恰当安排中外方首次会面的礼节性会见/会议;举止符合礼仪、熟悉首次会面中的中外交际文化差异。
(三)微观课堂教学设计 i
基于上述工作项目,确定“三:阶段式”的微观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工作情境获取阶段。企业、行业人士提供真实工作情境及每个工作情境的工作流程。
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执行和综合项目实施阶段。在此阶段中,专职教师及企业人士合作确立任务和项目的性质、内容、实施形式,并指导监督任务执行和项目实施。
此阶段由教师载人情境开始,教师呈现具体案例,分析外事接待:工作流程,将每个真实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导人工作任务。学生领取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和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搜集文化背景知识,在仿真的情境中担当岗位角色,进入职业状态。连续的多个任务构成了完整的链条式流程,学生在完成多个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表达,积累程序性知识,拓展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最后的综合性项目奠定基础。在综合项目中,学生整合前驱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筹划项目行动计划,分工合作实施项目,提交产品。以此,学生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演练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第三阶段:工作评价阶段。在工作评价阶段,由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共同组成评估主体,从语言、技能、素质三个层面对“教”和“学”双向作出评价。对“教”的评价中,教师和学生评价知识(行业用语及文化背景知识)传输、技能演示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对“学”的评价中,教师、学生本人、同伴对学生或其所在小组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吸纳教师意见,总结评析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得失,进行纵横比较,完成多维度评估。同时,企(行)业人士参与项目的评价。
通过“三阶段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为何做、如何做,完成了“获取一实践一内化一反思一提升”的认知过程。每个任务和项目的完成,都贯穿了提升显性技能、习得工作经验与策略,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特点
《外事英语》课程的设计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项目和任务设计、评估方式创新等多方面体现了工学结合职业性、实践性的特色。教学内容的选取由外事一线工作人士直接参与,内容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序化,教学项目和任务设计基于“迎接一行程安排一餐饮宴会~参观—会议谈判一休闲活动一欢送”的实际工作流程,学生在学习工程中始终担任外事接待工作中涉及的职业角色。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仅将教师和学生都纳为评估主体,企业行业人士也参与了教学评估,尤其在校外实践阶段,企业的绩效考核成为评估最主要部分。这样的评估方式有利于师生及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和工作特点及趋势,并以最新行业标准指导教学。
《外事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符合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为主。表明实践性很强的非基础语言课程(如外事英语、商务英语、其他行业英语等)的教学完全有可能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宽泛的语言基础课程亦可以教学方法为切人点,探索语言教学如何进行工学结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外事英语》的课程设计以实际岗位需求确立教学目标,以真实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安排包含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和任务,形成了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的课程体系,以科学的多元化评估方式以及与英语语言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从整体到微观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本课程的优化设计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设计校外实践,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3):50—5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H].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唐耀红,何翠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 9—20.
[4]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国家级精品课程“会展英语”[EB/OI.]I(2008—10一12) [2010一04—21].http://jpkc.szpt.edu.cn/2008/hzyy/.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金海路1001号 邮编:264670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